欢迎访问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网站!
您的当前位置: > 医教科研 > 医疗资讯
下肢发凉莫忽视!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开展复合手术破解动脉闭塞难题
【发布日期:2025-04-0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近日,我院介入与血管外科为一名75岁下肢动脉支架内再闭塞患者开展复合手术治疗,标志着我院在复杂外周动脉疾病治疗达到新高度。




患者黄先生(化名)今年75岁,曾于外院行下肢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因两次支架内再闭塞接受腔内治疗。此次因其右下肢疼痛加剧,在我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接受治疗,经CTA检查确诊为支架内闭塞。


我院介入与血管外科负责人彭建扬带领科室团队联合麻醉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开展多学科(MDT)讨论,考虑到患者存在跨膝关节支架且直径较大,再次腔内治疗易致短期再闭塞,决定实施“右下肢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支架取出+胫腓干动脉内膜剥脱及静脉补片成形术”。手术特邀福建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夏印博士参与指导,在麻醉科陈建南主任团队、护理团队等的配合下,团队顺利完成手术。


术中,团队顺利取出下方腘动脉支架,并行胫腓干动脉内膜剥脱,取部分小隐静脉做补片修补胫腓干动脉,最后利用人工血管在股动脉与腘动脉搭桥重新建立血流,将血液跨越堵塞部分,引流至下肢远端,从而改善下肢缺血症状。术后,患者疼痛改善,下肢体温恢复正常,触摸足背动脉搏动良好。


术后一周,患者复查CTA,结果显示人工血管血流通畅,最终顺利出院。


据了解,此例手术与常规的动脉旁路相比,面临三大挑战:一是腘窝区解剖结构复杂,而且因多次手术致组织严重粘连,需俯卧位下精细分离,避免损伤周围神经及血管;二是该患者病变累及胫腓干动脉,需要取自体小隐静脉做补片同时做内膜剥脱,操作难度大;三是患者心肺功能基础较差,需严格控制手术时长。


彭建扬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高龄患者、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长段闭塞、介入治疗失败病例,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和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互补技术。同时,他特别提醒,下肢缺血的早期症状包括下肢发凉、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溃疡、坏疽等,公众应提供重视并及时就诊可显著改善预后。


近年来,我院介入与血管外科依托郭平凡名医团队工作室平台,常规开展腔内及传统外科技术,通过优势医疗资源的整合,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提升我院在复杂血管疾病领域的诊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