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网站!
您的当前位置: > 党建工作 > 职工之家
我在上海"疫"线 | "我年轻、我单身、我是党员,我先上!"
【发布日期:2022-04-25】 【来源:本站】 【阅读:274次】



讲述人:福建省援沪医疗队(莆田队)、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护师 许晓宇


  一夜之间,上海这座城市生病了。去年9月莆田疫情,上海专家第一时间来到作为莆田定点救治医院的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指导工作。这次,莆田援沪医疗队怀着感恩的心,受命驰援上海,一起守“沪”。



  4月2日晚,我看到医院工作群中发布的“莆田市选派医护人员支援上海疫情防控”的消息后,我的第一反应是,“我年轻、我单身、我是党员,我先上!”不过,看到群里有好多同事都报了名,我觉得这次自己很可能又没戏了。于是,我决定主动出击,找了两位护士长私聊,“阿长,这次我特别想去上海支援,我是单身,没牵挂。”

  很快,庄耀宁护士长打来了电话,“晓宇,准备一下,到时候你去上海……”听到“上海”两个字,当时我的内心激动无比,以至于护士长后面讲了什么我都没听清。



  虽然是先斩后奏,但也要征得家人的同意和支持。“去上海,太危险了!”一开始,妈妈并不同意。“去吧,决定了的事就勇敢去做,我们等你早日回来。”爸爸的话一锤定音。

  家庭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医院也是我坚强的后盾。在接到支援上海的通知后,医院护理部主任黄美春就带领护理部干事和各护士长连夜忙碌,为我们准备好一系列的防疫物资和生活物品,全力以赴做好后勤保障工作。4月6日晚,当我打开医院为我们准备好的两个沉甸甸的行李箱时,心中满满的都是感动。



  4月7日上午8点,在新院区门诊广场,医院为我们援沪医疗队举行了简短的出征仪式。蔡建荣院长反复叮嘱大家,既要圆满完成任务,也要加强自身防护,确保安全,期待大家早日凯旋。

  到了上海之后,我被分配到了感控组。4月9日下午5点,我怀着一个忐忑的心,跟着院感老师开始熟悉工作流程。说实话,在没有接触这个岗位之前,我对感控工作了解并不多,起初还为不能进入方舱医院临床一线工作,感到遗憾。




  “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他人”,作为莆田学院附属医院36名援沪医疗队的副队长,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傅丽桑这样教导我们。随着对感控工作的深入学习了解,我懂得了这份工作的责任重大,关系到每一位战友的安全,不能有丝毫马虎。而面对传染性更强的奥密克戎毒株,我们更要严防死守。



  每名队员在进入方舱医院工作之前,我都要监督他们穿戴防护服,从口罩气密性,防护服有无破损,护目镜或面屏有无佩戴好等方面逐一检查,确保无误,这也是抵御病毒最有效的一道屏障。我最喜欢的是,为我们的战友在“大白”上面写上他们的名字,就像是写下对大家的祝福。

  清洁的医疗环境是感控的基础。待所有队员进入方舱后,我要做好空气通风消毒工作,擦拭所有的台面、物表,做好环境物表的保洁消毒,收拾医疗垃圾并转运至指定位置,保障医疗环境的整洁。虽然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如何在保洁消毒的同时保护好自己,防止交叉感染,防止气溶胶,还是有很多的学问。



  队友们从病区出来,正确脱掉防护服至关重要,相比于穿,脱防护服更讲究,也更耗时。进入病区的防护服已经被污染,外层沾满了病毒,每一个步骤必须谨慎,动作要放慢,否则就会有感染的风险。所以,我要时刻监督提醒每位战友,每脱一件物品,就需要手部消毒一次,确保手卫生严格执行到位,让他们干干净净出舱,平平安安回到驻地酒店。



  “零感染”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使命。“老师,谢谢你!”每一次听到战友们这句简单的话,我都觉得很开心,因为这是对我工作的一种肯定。


  4月21日,在圆满完成上海世博方舱医院的院感防护任务后,我们接到了新任务,转战上海城市足迹馆亚定点医院。这次,我转岗为亚定点医院的一名责任护士,同时也是ICU病床的一名储备护士。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勇敢逆行的天使。在最美的年华,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携手同行,“疫”无反顾。相信,我们终将战胜疫情,平安归来。上海加油,上海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