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网站!
您的当前位置: > 党建工作 > 职工之家
直击上海"疫"线 | 义无反顾,同心守“沪”
【发布日期:2022-04-27】 【来源:本站】 【阅读:429次】

  从接到援沪任务出发到上海至今,援沪医疗已过去半月有余。我院36名援沪医疗队队员临危受命,重执战甲,勇担使命,恪尽职守,夜以继日奋战在上海抗疫前线,他们在方舱中驻守,用信念和坚守诠释着医护人员的使命与担当。




  队长邱荣仙主任和朱林剑、陈世骏医生是名符其实的“抗疫老兵”,有着连续三年奋战抗疫一线的经历。崔金和、陈剑飞医生是主动请缨上疫线。到达上海前,他们都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真正进入方舱的那一刻,还是会惊叹于眼前的景象,长200米,宽75米的场馆,2500张床位,2000名左右的患者,对他们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工作初期就面临来自众多患者的压力、繁重工作的压力,但他们以丰富的抗疫经验、过硬的业务能力克服重重困难,每日分诊、安顿好新患者,处理好舱内患者每日检查等事务,出舱时汗水早已浸湿他们的衣物,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舱内秩序也走向平稳、和谐。




  护理同仁们,巾帼不让须眉。护理部傅丽桑副主任临危受命带领29名护理人员参与此次抗疫,协助医生一起管理好方舱这一片天地。




  由王雪葵、林超龙、陈贞、郑琪华、许兰香、林花英、陈梅芬、吴颖、林丹丹组成的“特种兵”。王雪葵组长回忆:第一次进入方舱的那个下午,因为交接突然,工作流程不够顺畅,但她们不慌乱,不气馁,一次一次地跟场内外领导进行沟通交流,终于顺利地在晚上22点完成核酸采集,得到了患者的理解和肯定,最后患者们自觉协助他们完成采集工作。




  虽然那天晚上整组队员初次上岗就拖班了两小时,错过了回酒店的班车。一群人在世博园的广场上,硬生生用体温烘干了自己的衣服。当时他们蹲在一边,互问为什么过来,最后许兰香护士总结了一句“因为一腔热血”。




  由刘秋霞、姚羊羊、曾美姐、张静怡、王彩燕、郑小丽、胡英英、林清英、杨媛萍、张奕馨、徐吉涛、余雪冰组成的“王炸团队”。经过半个月相互磨合,相互配合,各取所长,工作很快步入正轨。




  “我是他们的组长,在进舱的第一天,我就制定出来一系列的规划与流程,让大家可以有条不紊的工作着,不再因为床铺的未完成终末消毒而影响病人的收治,不再因为为了查核酸结果而使病人积聚在护士站,一切工作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刘秋霞组长坚定地说。




  “我已经参加过三次抗疫,作为援沪医疗队中的一名男护士,也是一名转运组成员,理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我有信心能够出色的完成这次的任务。物资搬运我应该冲锋在前,在出院患者焦急等车之余,耐心解释,用心安慰,把好出舱最后一道关!面对疫情,信心是最长效的疫苗。疫情面前,回避没有出路;战胜疫情,责任不能缺席!”林群雄护士说道。




  还有这么一群无处不在、白衣战士背后的“隐形人”,她们就是为战友们撑起安全伞的感控人,分别由院感科的郭梅红,以及徐英、田纪成、魏婷婷、蔡虹、黄君、许晓宇等七名成员组成,在去年的抗疫中,她们积累了丰富的感控经验。她们不仅要为每个队友认认真真的检查好是否穿戴整齐,口罩气密性是否完好,防护衣是否无破损,不放过一丝一毫,还要在交换班外的空暇之际,赶紧提前为大家撕掉面屏及护目镜的内外层膜,并为大家事先做好除雾。




  “当每一个战友走出病房来到我这里,我都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进门后的消毒至防护用品的脱除,我一刻都不敢掉以轻心,及时发现错误,如果有任何地方被污染,我们都要及时做出处理,并且提醒,让大家每一步都做规范。”田纪成护士说道。


  众擎易举,独木难支。团结是莆医人的口号。经过大家共同努力,一切已经步入正轨。4月21日,他们结束上海世博方舱医院工作。次日,他们转战上海市城市足迹馆亚定点医院,面对新的挑战,他们蓄势待发,毫无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