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网站!
您的当前位置: > 党建工作 > 职工之家
我在上海"疫"线 | 方舱医生:"看着越多的感染者逐渐康复,我们心里暖烘烘的!"
【发布日期:2022-04-1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讲述人:福建援沪医疗队(莆田队)队员、我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邱荣仙



  4月9日17:00,福建援沪医疗队(莆田队)接管上海世博展览馆方舱医院。作为莆田医疗队24名医疗救治组的一员,我刚从家乡新冠疫情定点医院救治一线而来,到了一个全新的抗疫战场。

  与莆田市定点收治医院相比,有7000多张床位的世博展览馆方舱医院条件显然比较简陋,救治流程也有待改进。整个方舱医院分H1、H2和H4区,H2区设17个分区,莆田医疗队负责H2区(13-17舱)5个分区,每个分区有170张床位,设一个护士站。而整个方舱医院,只设一个医生工作站。

  除了开医嘱在与患者相对隔离的黄区外,我们24名医疗救治队员都要进入红区,为患者面对面开展诊疗工作。刚开始时,因为没有建立通讯录,而且为了院感防控需要,禁止携带手机进出,我们与各护士站的通讯联络只能通过步行或报话机传达。第一天正是最需要协调与完善的时刻,我不知道自己在长200米、宽75米的舱内奔走了多少趟,第二天凌晨3点我的脚剧烈抽筋,无法入眠。




  痛则思变。在上级部门和莆田医疗队领队王金桂的协调下,我们很快建立了通讯联络机制,并配备了5部医疗专用手机。这是我们在定点医院多次医疗救治中积累的经验,手机不出红区,方便值班医生共用,方便患者线上会诊,也防止私人手机进出造成交叉感染。这样,医护之间、医患之间的沟通变得便捷、顺畅,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作为轻症病人及无症状感染者的收治医院,方舱医院入舱要应收尽收、出舱要精准及时,出入舱运转顺畅,才能实现应治尽治。



  对入舱感染的预检分诊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一环。通过预检分诊,我们把有基础病的患者转至定点医院,但仍有部分患者因为种种原因隐去既往病史。在巡诊中,我们发现部分患者有高血压、甲亢、肿瘤、抑郁症等疾病,在积极联系转运至定点收治医院的同时,不等不靠,“一人一案”,悉心呵护。

  方舱医院原来配备的药品仅有30多种,为了满足有基础病患者的临床用药需求,我们申请配齐了116种药品,解决了燃眉之需。同时,对一些患者应急用药的需求,也在申请第一时间配送到位。通过大家的努力,一些有基础病的患者病情也日益好转。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要求,感染者入方舱后第二天起,就要每日检测核酸。对连续两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的(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感染者,结合医生综合判断,符合出舱标准的准予办理出舱。原先,由于流程问题,感染者颇有微词。我们很快规范了核酸检测流程,并做好患者入舱告知工作。

  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对于方舱医院的医者和感染者而言,大家同在方舱下,生死与共,命运相交,我们感同身受。在密闭的空间内,有的医生头晕目眩,女同志还会遇上生理期等问题。因而,我们将心比心,把患者当成知心朋友,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我把电话留给部分患者,方便大家咨询,解疑释惑,缓解大家的紧张情绪。

  “我要出舱了,为什么把刚入舱的病人安排到我旁边?会不会感染我?”针对此类问题,我们总是不厌其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疑释惑。



  我跟刚10岁的小孙子一同入舱,现在他康复出舱了,我还留在这里,他出去后要跟谁生活?”针对这些具体问题,我们也介入协调解决,解除老人的后顾之忧。

  “没有症状的,要适量运动,要动起来,打打八段锦,跳跳舞,做做扩胸运动。”针对年轻的无症状感染者,我们鼓励他们多做运动,带动更多人参与运动,有效消除方舱内的焦虑情绪。

……



  每天6:30从驻点酒店乘专车出发,经过50分钟车程至方舱医院;8:30进舱,12:30出舱,正常情况下13:30返回驻点酒店,再花一段时间冲澡并对工作服进行消毒清洗,很多时候我们最快14:30才会用上午餐;晚班16:00-20:00,返回驻点酒店、冲澡、消毒清洗工作服,一般在22:30后我们才能用上晚餐。因而,每逢值班期间,大家都很难吃上一口热乎乎的饭菜。

  抗疫之路虽然辛苦,但是收获令我欣慰。看着微信里,越来越多感染者逐渐康复的信息以及报平安的留言,我们心里暖烘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