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自由呼吸的感觉,真好!”近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一例难治性气胸患者顺利实施EBV活瓣封堵术,取得良好效果,术后患者呼吸顺畅,病症明显好转。
6月19日,68岁的俞大爷因“突发气喘3天”就诊当地医院,查胸部CT提示肺气肿、肺大疱,右侧大量气胸,肺组织压缩90%。于是,家属带其急诊我院。胸外科予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经胸腔闭式引流后患者气喘明显减轻。但20余天后水封瓶内仍见气泡持续逸出,考虑胸膜破口较大且难以闭合,无法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
鉴于患者年龄大、营养状态差、心肺功能差,根本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治疗,遂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科进一步治疗。转科后先后予三腔引流瓶负压吸引、促进肺组织生长、胸腔内注射高渗葡萄糖进行胸膜黏连等方法处理仍未见效,胸腔闭式引流管内仍见大量气体漏出。
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科(肺部肿瘤科)郭丽景副主任医师经过详细阅片,精细评估,考虑患者存在支气管胸膜瘘,复杂性难治性气胸。郭丽景说,气管镜下EBV活瓣封堵术不仅能有效封堵气胸瘘口,还可以同时进行肺减容,有助于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8月1日,郭丽景副主任医师在术前做了充分准备,征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在林伟华主治医师及气管镜室杜秀金护师的密切配合下,应用支气管镜于气道表面麻醉下,通过肺侧支/旁路通气评估系统(Chartis系统)探查,发现右肺上叶及下叶存在多个胸膜瘘口或段间旁路通气,封堵难度大。在非常细致的逐一排查后,精准定位并探测出患者相应瘘口段支气管位置,顺利置入3个活瓣,终于封堵成功。
术后俞大爷睡觉、用餐、咳嗽、排便时再也没有听到引流瓶内咕噜噜的“水泡音”了。8月6日,水封瓶内未见气体漏出。8月8日,试夹闭引流管。8月9日,复查胸部CT见右肺复张良好,无明显气胸,遂予拔除引流管。8月12日,患者康复出院。
终末期慢阻肺患者往往合并肺气肿、肺大疱、难治性气胸等问题,是临床上的一个常见而棘手的问题,其病程迁延、长期住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时可出现继发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EBV单向活瓣置入最初的临床适应证是异质性大疱性肺气肿减容术,通过封堵后局部支气管单行通气的原理,降低封堵后局部支气管远端肺气肿庖内压力和气体容量,最终达到局部肺大泡萎陷减容的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可以明显改善。
“难治性气胸(胸腔漏气)患者,由于局部肺结构破坏、弹性下降、胸膜粘连等各种原因,导致胸膜破口无法自行闭合并愈合,气体持续漏入胸腔。因此,利用EBV单向活瓣的工作原理,阻止气体继续流入胸膜破口局部的肺组织内 (通常是结构破坏的肺大疱组织),进而阻止气体持续漏入胸腔,最终达到不再需要持续胸腔引流管的治疗目的。”郭丽景表示,EBV活瓣封堵术的成功开展,为难治性气胸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