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深情动容地总结三年来的疫情防控,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鸣。抗疫三年,广大莆医人始终在默默坚守,初心不改,勇往直前,只为迎接那最后的胜利曙光。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患者激增,流感等其它呼吸道传染病也进入高发期,老年基础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比例不断提升。面对疫情防控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医院火速响应,第一时间整合资源和力量,畅通救治通道,凝聚起超常之力,全力以赴守护生命。
动态调配 用奉献筑牢生命防线
随着新冠阳性就诊的病人逐日暴增,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也相继进入新冠“阳”群,虽有所防备的医疗系统也承受着轰鸣而下的暴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护理人力接近崩溃。
各病区护士长积极响应,尽力保证各护理单元有条不紊运转,调动一切可用的人力充实急危重症,配合做好急危重症抢救处置。科里的护士陆续“阳了”,很多人都倒下了,但是患者还是在不断增加,为了能守护好他们,大家都在超负荷的工作。有的护士长发着烧也带头夜班、顶班,竭尽所能做好排班和工作安排;有的护士头痛欲裂,剧烈咳嗽也在努力上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护士姐妹们尽管拖着疲惫的身躯,但却从未有人退缩。
勇毅前行 用坚守诠释责任担当
目前,我院护理部集结全院之力,全力支持各呼吸病区的患者救治。超过半数的护理人员带病坚守岗位,更衣室里、治疗室中,咳嗽声此起彼伏。但是她们明白,再难也要顶住扛住。在护理部的号召下,由于身体等各种因素被调配在普通病房、麻醉科、门诊等部门的重症老将们纷纷挺身而出。 “作为一名党员,哪里有需要,我就应该在哪里。无论是去支援海南的核酸采样,还是在本部的应急病房,亦或者是现在要带领曾经的重症兄弟姐妹们开创一个新的科室---RICU2病区,我为自己曾经是一名重症人感到骄傲,我愿意前往最艰苦的地方。”我院微创脊柱外科护士长扶春金坚定地说。 “嘀嘀嘀”的报警声、“嘶嘶嘶”的吸痰声、“砰砰砰”的拍背声……在病房里面此起彼伏地响起,响起的除了这些久违而专业的声音外,还有熟悉的称呼“老骆,你帮我电极片拿一下。净净,这名患者目前比较烦躁,注意预防拔管。玉儿,7床痰比较粘稠,你帮我先吸痰。老碧,一起来翻个身。阿敏,牙垫递一个过来”。这些默契的称呼和交流饱含着昔日深厚的战友情谊。 “现在年龄渐长,体力是不如以前了,给患者取完俯卧位以后,自己也会气喘吁吁。”已经离开ICU病房8年的郑碧云说,“但重症的底子还是在的,呼吸机参数的设置,各种管道的管理、抢救护病记录等等,这些都不在话下。” “这是一个重组的科室,除了我们这十来个老将以外,很多年轻的护士其实并没有重症经验,因此传帮带很重要。”为保障每一位重症患者的安全,作为护理小组长的陈碧玉,在工作中尤其关注这些年轻人的护理质量。 在RICU2区里有一对护士姐妹,她们分别来自骨科的韩丽清和四肢创伤骨科的韩丽贞。她们齐心协力,共同坚守在一线,尽管已是小阳人,却没有过多的休息即加入临床“战斗”。1月3日,妹妹韩丽清终于无法承受,在上班期间因高烧突发心悸、抽搐被紧急送往急诊科救治。好在救治及时,目前已无大碍。 在临床一线,护理人的身影穿梭在急诊抢救室,忙碌在发热门诊,驻守在重症病房,疾行在科室病区……他们克服身体种种不适,昼夜奋战,奋力坚守,不为可歌可泣的勇士之名,只为守护一方人民健康。 紧急招募 用行动共迎春暖花开
为缓解当前医护人员紧缺的状况,我院紧急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护理人员有偿参与医院救治工作。消息一出,引起了市民的积极关注和转发,得到了一些待岗医护人员和返乡医学护理大学生的响应。为尽可能多地吸引社会医护力量参与此次救治工作,院方还开出了“丰厚”的工资和招聘优惠条件。
对莆医护理人来说,是在一次次“大考”中,用信念和情怀彼此鼓舞,用精业与敬业彼此协同,携手相助,支撑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面对苦和难,他们直面它、打败它,把它们踩碎,揉进自己的身体里,变成自己奋力前行的养分。不管在哪个岗位,护士姐妹们互帮互助,同心戮力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坚守、在努力、在奋战!在他们身上,彰显了莆医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优良作风,诠释了“白衣天使”的精神内涵。
唯其艰难,更显勇毅;唯其笃行,方显初心。只要大家勠力同心,和衷共济,疫情终将过去,繁华必将如常。